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入題后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28分)
1.普通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 )。
A. 幼兒教育 B. 中小學教育
C. 高等教育 D. 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
2.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 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 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D. 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zhì)的制約
3.“活到老,學到老”是現(xiàn)代教育( )特點的要求。
A. 大眾性 B. 公平性
C. 終身性 D. 未來性
4.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教學工作 B. 公共關(guān)系
C. 行政工作 D. 總務工作
5.( )的誕生被人們看作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
A. 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 洛克的《教育漫話》
C. 盧梭的《愛彌爾》 D.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6.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 素質(zhì)教育 B. 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C. 應試教育 D. 著名學者的學說
7.教育科學有諸多的分支學科,其中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 )。
A. 教育哲學 B. 教育心理學
C. 教育學 D. 教學論
8.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包含( )活動。
A. 家庭教育 B. 社會教育
C. 學校教育 D. 一切教育
9.一個社會的教育發(fā)展進程與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之間的關(guān)系是( )。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B. 教育滯后于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
C. 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平衡
D. 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發(fā)展狀況
10. 學校德育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生影響的功能是指( )。
A. 發(fā)展性功能 B. 個體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會性功能
11.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 勞動起源論 B. 生物起源論
C. 心理起源論 D. 生物進化論
12. 智力可以分解為多種因素,下列哪種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 觀察力 B. 想象力 C. 思維力 D. 創(chuàng)造力
13.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一課上,某老師把學生回答的關(guān)于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xiàn)了( )。
A. 鞏固性原則 B. 直觀性原則
C.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D. 因材施教原則
14. ( )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jīng)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jié)構(gòu)、組織管理等相對穩(wěn)定的運行模式和規(guī)定。
A. 教育制度 B. 學校教育制度
C. 教育體制 D. 學校領導制度
15. 兒童身心發(fā)展有兩個高速發(fā)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fā)展( )規(guī)律的反映。
A. 順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階段性 D. 個別差異性
16. ( )是現(xiàn)代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xiàn)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
A. 課堂教學 B. 復式教學 C. 開放教學 D. 電化教學
17. 教育者要在兒童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fā)展具有( )。
A. 順序性和階段性 B. 不均衡性 C. 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 D. 個別差異性
18. 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潑好動,有人安靜沉穩(wěn),有人膽小扭捏,這是個體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現(xiàn)?( )
A. 性格 B. 情緒 C. 人格 D. 氣質(zhì)
19. 視聽覺的反射中樞位于( )。
A. 后腦 B. 中腦 C. 前腦 D. 延腦
20. 吃糖之后再吃藥,就覺得藥特別苦,而吃完藥再吃糖,就會覺得糖特別甜。這是哪一種感覺規(guī)律?( )
A. 感覺適應 B. 同時對比 C. 繼時對比 D. 感覺轉(zhuǎn)換
21. 小學生在聽教師講課的時候,隨著教師的講述而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屬于( )。
A. 無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22. 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說的是一種( )。
A. 激情 B. 心境 C. 應激 D. 熱情
23.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具有七種基本需要。在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
A. 安全需要 B. 歸屬和愛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認識和理解需要
24. 一位同學智力年齡為12,實際年齡為10,這位同學屬于( )。
A. 智力正常兒童 B. 智力超常兒童
C. 弱智兒童 D. 品德良好兒童
25.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 )。
A. 《論語》 B. 《荀子》 C. 《孟子》 D. 《學記》
26. 學習者通過觀察其他人實施這種行為后所得到的結(jié)果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指向,這是一種( )。
A. 替代強化 B. 直接強化 C. 自我強化 D. 負強化
27. 先行組織策略的代表人是( )。
A. 加涅 B. 布魯納 C. 奧蘇貝爾 D. 托爾曼
28. 個體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道德認知 B. 道德觀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為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8分)
29. 教育目的
30. 教育
31. 品德
32. 先行組織者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3分)
33.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影響人的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根據(jù)社會要求來確定,教育目的除社會需要以外無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6. 研究表明,人們總是做帶有傾向性的內(nèi)歸因或外歸因,對自己的成績常做________歸因,而對他人的成績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__歸因。
37. 根據(jù)學校情境中的學業(yè)成就動機,奧蘇貝爾將動機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