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理論真題匯編試卷(6)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C 解析: 現代教育的發(fā)展逐漸與社會生產相結合,教育成為推動社會生產發(fā)展的主要力量。故選C。
2.D 解析: 內部動機是由個體內在需求而引起的,外部動機是由外部誘因引起的動機;遠景性動機持續(xù)時間較長,近景性動機持續(xù)時間較短。“為中華”是外部動機,為“崛起”而奮斗也不是在短期內就能實現的。故選D。
3.B 解析: 學校物質文化包括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學校環(huán)境文化,包括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校園綠化、教育和教學場所等;二是設施文化,包括教學儀器、圖書、實驗設備、辦公設備等。故選B。
4.A 解析: 兒童的發(fā)展包括個體和社會兩個層面。故選A。
5.C 解析: 活動目標是某次教育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
6.D 解析: 課外活動是指正式課堂之外的活動,既有教師組織安排的活動,也包括學生自行發(fā)起的活動,將活動課程與課外活動等同起來是不正確的。故選D。
7.D 解析: 讀、寫、算,是公民所必需的“三基”。故選D。
8.B 解析: 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既包括教師教,也包括學生學。
9.A 解析: 遠程教育通過遠程傳播系統(tǒng)進行學習。故選A。
10. C 解析: 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過程,這一發(fā)展過程是有一定順序的。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故選C。
11.A 解析: 相對評價有利于在群體內作出橫向比較,故常作為選拔和甄別的依據;也有利于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習的動機。故選A。
12.D 解析: 題中表述體現的德育規(guī)律是: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交往,統(tǒng)一多方面的教育影響的過程。故選D。
13.B 解析: 略。
14.D 解析: 埃及在中王國以后,開設了職官學校。這些學校都是以吏為師和以法為教,招收貴族和官員子弟,于是“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故選D。
15.C 解析: 幼兒教師晨間接待幼兒入園工作的重點是檢查孩子的身心狀況。故選C。
16.B 解析: 只有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才是源自內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才能起到長期、穩(wěn)定的激勵作用。故選B。
17.B 解析: 狹義的親子關系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故選B。
18.D 解析: 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對孩子有所保留,有時還要適當回避。故選D。
19.B 解析: 題中表述屬于教育研究的繼承性和超前性。故選B。
20.C 解析: 對教育研究成果進行評價是教育研究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故選C。
二、多項選擇題
1. BDE 解析: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了層次遞進的三個階段,依次是依從、認同和內化。故選BDE。
2.ACE 解析: BD兩項是人際排斥的主要特征。故選ACE。
3.CD 解析: AB兩項為非正式評價的方式,E項為非測驗的一種評價技術。故選CD。
4.ABC 解析: 新中國成立以后小學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著重開展的工作有:(1)普及小學教育;(2)學制改革試驗;(3)教學改革試驗。故選ABC。
5.CDE 解析: 略。
6.ACE 解析: BD兩項也可看做是環(huán)境因素的內容。故選ACE。
7.AB 解析: 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具體反映了特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對教育所要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所以課程設置必然要受它們的制約。故選AB。
8.ABC 解析: 略。
9.ABD 解析: 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注意力存在三種變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間高兩頭低、先低后高。故選ABD。
10.CD 解析: 略。
三、填空題
1.對外良好適應 2.組織化觀摩 非組織化觀摩 3.筆試 4.思想品德課
5.領域 面向全班 功能 小組 6.自上而下 7.普遍性 基礎性
8.認知能力 思維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 9.免試 10.轉化 合理性
四、簡答題
1. 【答案要點】(1)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
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fā)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
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yǎng)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
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的改造”。
(2)教育無目的論。
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
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 威很強
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3)“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
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愿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
覺地養(yǎng)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4)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傳統(tǒng)觀念不同的論述。
①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與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yè),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②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緲的。
(5)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薄暗赖逻^程和教育過程是統(tǒng)一的!痹诙磐
來,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
杜威首先主張“在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次
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2. 【答案要點】(1)受社會條件的制約。不同社會、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對兒童的學習有不同
的要求,因而兒童學習動機的性質也不同。
(2)受兒童個性特點的制約。兒童興趣愛好的深度
和廣度影響學習動機的穩(wěn)定性及深刻性;兒童意志品質的好壞,影響學習動機的形成和速度;
志向水平的高低,影響動機水平的發(fā)展;兒童的性格和氣質也影響學習動機的形成和發(fā)展。
(3)受兒童年齡特征的影響。年齡越小,學習動機愈具體,以近景性的學習動機為主導;年齡大
一些的兒童,學習動機便逐步向間接的、遠景性的方面發(fā)展。
3. 【答案要點】加涅根據學生在學習后所獲得的各種能力,將學習分為五類。
(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學生掌握的是以言語信息傳遞(通過言語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
的內容或者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達出來的。
(2)智慧技能的學習。解決“怎么做”的問題,以處理外界的符號和信息,又稱過程知識。
(3)認知策略的學習。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
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zhí)行控制成為可能。
(4)態(tài)度的學習。態(tài)度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內部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影響著個人對某種事物、人
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
(5)動作技能的學習。動作技能又稱為運動技能,如體操技能、寫字技能、作圖技能、操作
儀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組成部分。
4. 【答案要點】(1) 認知者本身的特點。主要包括認知者的經驗、認知者的性格和認知者的
需要。
(2)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認知對象本身的特點是指該對象對于認知者所具有的價值及
其社會意義的大小。
(3)知覺的情境方面。在社會知覺中,除去知覺的主體、客體之外,知覺的情境也具有重要
作用。
(4)邏輯推理的定勢作用。定勢在對人的知覺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對陌生人形成
初步印象時,這種作用特別明顯。
五、論述題
1. 【答案要點】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先天遺傳與后天環(huán)境的關系與作用。心理學家們認為,人
格是在遺傳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漸形成并發(fā)展的。
(1)生物遺傳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遺傳因素的作用。遺傳對人格
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
②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隨人格特質的不同而不同。
③人格的發(fā)展是遺傳與環(huán)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2)社會文化因素。
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極為重要。社會文化塑造了社
會成員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fā)展。這種相似性具有維系社會
穩(wěn)定的功能,又使得每個人能穩(wěn)固地“嵌入”整個文化形態(tài)里。
(3)家庭環(huán)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點在于探討家庭的差異(包括家庭結構、經濟條件、居住環(huán)境、家
庭氛圍等)和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對人格發(fā)展和人格差異具有不同的影響。
(4)早期童年經驗。
人格發(fā)展盡管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兒童發(fā)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
也會使兒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態(tài)環(huán)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等這些物理因素都會影響到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例
如,氣溫會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現頻率,熱天會使人煩躁不安,等等。
2. 【答案要點】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教師榮譽主要體現在:
(1)光榮的角色稱號;
(2)無私的職業(yè)特性;
(3)崇高的人格形象。
在教師的職業(yè)活動中,正確榮譽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榮譽是教師道德行為的調節(jié)器,對教師道德行為、品質的取向具有導向和制約作用。
其次,教師榮譽是激勵和推動教師積極進取,更好地履行教師義務,爭取個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
最后,教師榮譽是促進教師自身道德發(fā)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師德風尚的重要精神條件。
六、案例分析題
1. 【答案要點】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實踐。而不應該用條
條框框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更不應該讓孩子按照教師的思維、想法去行事,要讓孩子
自己去行動,開發(fā)潛能,追求創(chuàng)新。
2. 【答案要點】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以學生為本的個性教育,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各項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孩子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他們不具備堅強的意志品質,不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中國人民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從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著家庭環(huán)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況中國的家長是最溺愛孩子的,而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其次,中國當今社會主流文化對孩子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從點滴小事起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實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時,還要協調好與家長、社會的關系,充分調動家庭與社會的積極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對學生形成一致性與連貫性的良好影響,使中國的年輕一代逐步展現出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與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