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內的加、減
· 加法和減法分開教學,先教學加法,再教學減法。
· 根據(jù)一幅圖列一道加法算式或列一道減法算式。
· 加法共教學10道題,例題和“試一試”教學2道,“想想做做”1~3中教學另外8道。減法共教學10道題,例題和“試一試”教學2道,“想想做做”1~3中教學另外8道。
有關0的加、減
· 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結合在一起。
· 在例題中教學相同數(shù)相減得0以及一個數(shù)加0,在“想一想”中教學0加一個數(shù)與一個數(shù)減0。
· “想想做做”第4題整理有關0的加、減法的各種情況,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
有關6、7的加、減
· 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仍然分開進行。
· 根據(jù)一幅圖列兩道加法算式或列兩道減法算式。
· 加法共教學11道題(6)組,例題和“試一試”教學4道(2組),“想想做做”第1、2題教學7道(4組)。
· 減法共教學11道題(6組),例題和“試一試”教學4道(2組),“想想做做”中教學7道(4組)。
有關8、9的加、減
· 加法和減法結合起來同時教學。
· 根據(jù)一幅圖列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 8的加減法共14道題(4大組),例題教學4道(1組),“試一試”教學4道(1組),“想想做做”教學6道(2組)。
· 9的加減法共16道題(4大組),例題教學4道(1組),其他在“試一試”里教學。
有關10的加、減
· 加法和減法相結合同時教學,根據(jù)一幅圖列四道加減法算式。
· 共教學18道題(5大組),例題教學4道(1組),“試一試”中教學其余的題。
加、減兩步計算
· 依次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加法和減法意義的教學分四個階段進行。
教學加法和減法,首先要教學運算的意義。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要在運算意義的基礎上才能教學。
加法和減法的意義是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需要很長的過程。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只要求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經過四個階段的教學,逐步達到這樣的要求。
(1)聯(lián)系生活經驗以及分與合的思想,初步認識加、減法。
第40~47頁是教學加、減法意義的第一階段。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分與合的思想,有意義地接受加法和減法,知道加、減法的一些知識。
、佟⊥ㄟ^例題講解運算意義。在加法例題的情境圖里,3個小朋友澆花,又來了2個小朋友,學生立即會想到“合起來一共5個小朋友”。這里的“合”是加法概念的生長點,也是加法意義的核心成分。3人和2人“合”起來可以用3“加”2計算,很自然地引出了加法運算。
減法例題設計了兩幅內容連續(xù)的畫面,呈現(xiàn)原來有5個小朋友澆花,走了2個小朋友的情境。有助于學生結合現(xiàn)實情境和具體數(shù)量關系感知減法的意義。
、凇∽儞Q情境內化運算意義。從例題里接受的運算意義需要及時鞏固,兩次“想想做做”的第1題都是看圖寫加法算式或減法算式,讓學生在變化的情境里繼續(xù)感受運算的意義。每題都是三幅圖(三小題),左起第一幅圖的算式已經寫出,要求學生聯(lián)系圖意體會算式的意思,并填寫得數(shù)。第二幅圖的算式里缺一個加數(shù)或缺減數(shù),要求學生依據(jù)圖意先補充式子,再算得數(shù)。第三幅圖的算式讓學生獨立寫?梢,學生對運算意義的內化是逐漸提高要求的。
學生能否正確寫出算式,理解圖意是關鍵。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幫助他們把圖意說清楚。特別是減法的最后一幅圖,必須想到荷葉上原來是4只青蛙,這是算式的一個數(shù)據(jù),也是寫減法算式的難點。
、邸〔僮鲗W具體驗運算意義。兩次“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變換認知角度,通過畫圖形表達算式的意思,反饋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教學時要注意三點: 先讓學生說說算式的意思。如2+3是2個和3個合起來,5-3是從5個里去掉3個。再讓學生體會左邊第1小題的圖為什么這樣畫,并完成另兩題。最后組織學生議論,還可以怎樣表示算式的意思?畫別的圖形、擺學具、操作鉛筆等實物可以嗎?從而對運算意義有較概括的體驗。
。2)通過“一圖兩式”發(fā)展對加法和減法的認識。
第48~53頁是教學加法和減法意義的第二階段。根據(jù)一幅圖中“合起來”的數(shù)量關系寫兩道加法算式;根據(jù)一幅圖里總數(shù)的構成,從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數(shù)量關系,寫兩道減法算式,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因此,從“一圖一式”到“一圖兩式”不是算式數(shù)量的變化,是對運算意義認識的發(fā)展。
① 例題讓學生體會“一圖兩式”。第48頁例題求一共多少人植樹,兩個卡通分別在情景圖的右上角和右下角觀察。一個卡通先看到近處的隊伍中有5人,再看到遠處還有1人推著車,于是列算式5+1=6。另一個卡通先看到身旁的1人,再看到另外5人,列出算式1+5=6。兩個算式雖然不同,但只要把兩部分學生人數(shù)合起來,都能算出參加植樹的人數(shù)。
第50頁例題一共有6人植樹,通過已知男同學人數(shù)求女同學人數(shù)和已知女同學人數(shù)求男同學人數(shù)兩個問題,列出兩道減法算式,直觀顯示從6人里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
這兩道例題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現(xiàn)象,列出不同算式,體會“一圖兩式”。
、凇 霸囈辉嚒焙汀跋胂胱鲎觥睅椭鷮W生掌握“一圖兩式”,教材充分考慮了“一圖兩式”是教學難點,經!胺觥睂W生一把。
第48頁在辣椒圖下面列出3+4=7,這道算式是順著圖意列的,算式里的“3”和“4”分別與圖中的3個青辣椒和4個紅辣椒上下對應。讓學生補充另一道算式,體會只要把兩種顏色的辣椒個數(shù)相加,都能得到辣椒的總數(shù)。同樣,第50頁在蘿卜圖下面順著圖意,對應著兩部分蘿卜已經有算式7-2=□。讓學生填寫另一道算式的減數(shù)和差,再次體會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剩下的是另一部分。
教材對學生的“扶”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順著圖意思考的算式比較容易,教材已經寫出,讓學生寫另一道算式,著重體會這道算式的意思以及和圖的關系,從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二是另一道算式只填第二個加數(shù)或減數(shù),已有的第一個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降低了補充算式的難度。
“想想做做”和練習六里加法的“一圖兩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減法的“一圖兩式”只要學生寫減數(shù),一般不要他們寫被減數(shù)。一方面是適當降低要求,另一方面防止出現(xiàn)其他意思的減法算式。
(3)通過“一圖四式”感受加、減法的聯(lián)系,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第54~60頁是教學加、減法意義的第三階段,在“一圖兩式”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出“一圖四式”的要求。四道算式中的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分別在第二階段教了,現(xiàn)在只是把兩個“一圖兩式”組合成“一圖四式”。通過組合,感受加法與減法間的內在聯(lián)系。盡管本單元不給加法和減法下定義,更不講“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學生還是能在現(xiàn)實情境和具體的算式里“有所感覺”。這種“感覺”,使他們對減法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教學有關8、9、10的加、減法的三道例題都是“一圖四式”,三次“試一試”也都是“一圖四式”。另外,第54頁“想想做做”第1題和練習八第1題也是“一圖四式”。教材提供這么多機會,讓學生反復經歷“一圖四式”的過程,其目的之一是讓學生體會運算的意義。
“一圖四式”的教學著重安排在第54頁。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三個層次。
① 例題在情境圖下面已經列出四道算式,讓學生寫出得數(shù)。這是他們首次接觸“一圖四式”。教學要注意三點: 一是仔細看圖,統(tǒng)一看法。學生對情境圖一定很有興趣,各人觀察的切入點不同,獲得的信息也不同。如2人有救生圈,其他人沒有;1人戴游泳帽,其他人不戴……這些信息與下面的算式無關,必須排除。要組織學生交流,把觀察點放在“池里有5人,池邊有3人”上。二是讓學生解釋算式的意思。在寫出得數(shù)后,先一道一道地進行。然后兩道加法算式為一組,兩道減法算式為另一組,一組一組地解釋。三是讓學生看一看,根據(jù)一幅圖列了幾道算式,其中幾道加法、幾道減法,從而知道“一圖四式”。
② “試一試”根據(jù)圖意已經列了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寫另一道加法算式與減法算式。這樣安排是激活“一圖兩式”的經驗,把兩個“一圖兩式”組合成“一圖四式”。教學時也要注意三點: 第一,引導學生聯(lián)系圖意,從6+2=8寫出2+6=8,從8-2=6寫出8-6=2;第二,安排學生分別復述兩組算式的意思;第三,讓學生體會怎樣寫出這幅圖的四道算式。
、邸 跋胂胱鲎觥币髮W生獨立完成,學會“一圖四式”。還要思考右邊的圖為什么只寫兩道算式,體會每道算式都有兩種解釋。
。4)在應用中加強理解。
第66~70頁是教學加、減法意義的第四階段。引導學生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問題中的“合”或“分”的關系,選擇加法或減法解決問題,繼續(xù)理解運算的意義。這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蘊含在事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關系的方法是讓題意“活”起來,使情境“動”起來。在看圖、想圖、說圖的活動中了解事件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理清其中數(shù)量的變化狀況,與頭腦中已有的加、減法概念相互呼應,從而選擇適宜的運算。另外,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計算,對理解運算意義也是有益的。
2.教學加法和減法計算,引導思路、發(fā)展思維、有效練習。
學生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shù),掌握了這些數(shù)的分與合,很多學生還在生活中進行過簡單的加、減法計算,這些都是教學10以內加、減法的重要基礎。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一方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另一方面加強算法引導,通過必要的練習,使學生掌握本單元的計算。
。1)不把算法強加給學生。
由于本冊教材加強了分與合的思想以及加、減法意義的教學,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應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當然,也會有部分學生可能憑直覺說出得數(shù),甚至通過數(shù)數(shù)得到結果。對這些學生,在不否定他們算法的同時,可以引導他們改變思考方法。
、佟÷(lián)系運算意義想算法。加法是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減法是把一個數(shù)“分成”兩個數(shù),從中去掉一個數(shù)。這里的“合”與“分”和前一單元數(shù)的“合”與“分”意思一致。突出加法算式的“合”、減法算式的“分”,學生容易應用數(shù)的組成進行計算。如加法的第一道例題,3+2是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因為3和2合成5,所以3+2=5。這是很自然,也是很流暢的思路。又如減法的第一道例題,5-2是從5個人里去掉2個人。因為5分成2和3,所以去掉2還剩3。
從表面上看,這兩道例題似乎沒有講算法。其實是把探索算法的機會留給學生,通過運算意義帶出算法。
、凇⊥ㄟ^一些設計引算法。如果說5以內的加、減法,由于數(shù)比較小,學生還能憑感覺說出得數(shù)。那么,隨著運算的數(shù)逐漸變大,說出得數(shù)就越來越難了。因此,教材在教學有關6、7的加、減法時,加強了算法的引導。第49頁第6題,6只蜜蜂排成一行,看圖填算式□+□=6。在學習數(shù)的分與合時,學生已經很熟悉這樣的圖,能夠每次移1只蜜蜂,有序地說出6的一組分與合。教材讓學生利用經驗,通過寫算式體會6的組成能計算6的加法。類似的安排還有第51頁第6題、第55頁第5題、第56頁“試一試”等。
、邸〗Y合滲透數(shù)學思想以及和、差的變化規(guī)律,啟發(fā)其他算法。第62頁的例題教學求未知加數(shù),滲透方程思想。計算8+( )=10的思考方法與加、減法不完全一樣,學生會有一定困難。要指導學生聯(lián)系具體情境理解含有括號的式子的含義,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求括號里的數(shù)的方法,著重讓學生體會可以從分與合的角度想10可以分成8和幾或8和幾合成10,從而求出括號里的數(shù)。63頁“想想做做”讓學生繼續(xù)體會求未知加數(shù)的含義和基本方法。其中還多次讓學生計算成組的題,如3+2、3+3、3+4,7-4、7-5、7-6等,學生通過算算比比,就發(fā)現(xiàn)了相鄰算式間的聯(lián)系。利用一道已經掌握的算式幫助計算鄰近的算式也是一種有效的算法。第58頁第4題,根據(jù)2+6=8,不計算就在2+4和2+7中找到得數(shù)比8小的算式,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啟示學生利用相鄰算式幫助思考。單元復習整理出加法表和減法表后,找出表中橫著、豎著、斜著一行算式的規(guī)律,也有助于學生利用熟悉的算式幫助計算其他算式。
。2)練習形式活潑多樣,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
熟練地口算加、減法需要充分的練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① 為計算題配置有趣的背景,如送信、青蛙跳傘、小雞回家……這些背景為計算練習增添情感色彩,能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這些練習還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為了幫助小動物,要認真地算,爭取都算對。
、凇〗M織學生互練。如第43頁第5題、第49頁第5題等。練習用的算式卡片和數(shù)字卡片制作方便,一人出題,其余人口答,容易進行。這樣的練習要經常進行,并且應該延續(xù)到后面的計算教學中去。
、邸“才艑W生自練。如第52頁第1題,照書上那樣做九張數(shù)字卡片,每次任意拿出兩張,用大數(shù)減小數(shù)。又如第55頁第2題、第56頁第1題等。這些練習只擺卡片,不需要書寫,學生不覺得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有利于主體意識、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堋∽寣W生知道自己的口算水平。練習六第3題給16道口算題加上色塊,在練習七、練習八和單元復習里也各出現(xiàn)一次,是用于檢查口算能力的。16道題一般在2分鐘內完成,不要提過高的速度要求,個別學生還可以再多用一點時間,要鼓勵學生爭取全部算對。如果有錯,要及時改正。
、荨⊥ㄟ^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一道題內連續(xù)進行兩次加、減口算,對掌握10以內加、減法無疑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利用第一步計算的結果進行第二步計算,能鍛煉短時記憶,培養(yǎng)注意力的轉移和集中。記憶力和注意力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為此,先引導學生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寫在第一個運算符號的下面,看著寫的這個數(shù)繼續(xù)算下去。在學會這樣思考后,逐漸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記在心里,進行下一步計算。
3.改革應用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tǒng)應用題教學確實存在許多弊端。首先表現(xiàn)為題材封閉,應用題都是教材為學生編就的,學生感受不到應用題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失去了在實際情境中收集、表述信息的機會。其次是呈現(xiàn)形式單調,幾乎都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相比反差太大,學生學習應用題是為了解答應用題,不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三是分析應用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偏重形式邏輯和抽象的數(shù)量關系。四是解題時過分拘泥于不必要的細節(jié),給學生制造了一些人為的約束,牽制和分散了學生的精力。
教材安排了許多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題材開放,以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呈現(xiàn)生活原型;還給學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機會;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分析現(xiàn)實生活,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問題或提出問題;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用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把解決問題和計算教學結合在一起。
本單元許多計算題都是根據(jù)實際問題列出來的,如教學的第一道加法算式3+2=5和第一道減法算式5-2=3分別是解決一共有幾人澆花和還剩幾人澆花的問題。教學的加減混合算式7-2+3是汽車里原來有7人,到站后下車2人,上車3人,為計算汽車里現(xiàn)在有幾人這個問題列出來的。所以說,本單元既是教學加、減計算,也是教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和計算教學結合起來至少有以下好處:一是使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方法教學和技能練習,還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教學。帶著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教學計算,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使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經常性內容,得到切實加強。三是現(xiàn)實的、熟悉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已有知識,有利于理解運算的意義,探索計算方法,有助于形成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有層次地進行的。
教材一方面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結合起來教學,另一方面也設計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線索,使教學活動扎實地展開。
① 呈現(xiàn)方式: 圖畫——圖文結合——簡單的符號。
在5以內加、減計算中,實際問題都用圖畫方式呈現(xiàn)。原因有三點:一是物體的個數(shù)少,畫面能夠容納;二是圖畫有趣,學生喜歡且容易看懂;三是信息直觀,容易收集。如練習五第1題右邊一題,左邊3只兔,右邊2只兔,下面是□+□=□,學生一看就明白是把兩邊的兔合起來。
從6、7的加、減計算起,實際問題采用圖文結合的呈現(xiàn)方式。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用語言表達物體的個數(shù),就不需要把所有物體都畫出來了,能使畫面簡潔。學生也無法在圖畫里數(shù)出答案,必須進行計算。如第60頁第6題里說了“小芳種10棵向日葵”這句話,圖中就不把10棵向日葵都畫清楚,“還剩多少棵沒有采”只能計算。二是便于提出問題。如第53頁第7題,如果不用文字敘述,問題很難表達。由于學生識字尚少,獨立閱讀有困難,所以,文字表達的條件和問題,教師要讀給學生聽。
從第61頁起,安排用括線表示的實際問題。括線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直觀地看到加法是把兩部分合起來的運算;減法是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運算。
② 信息容量: 少——多。
教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起步階段,出現(xiàn)的是小情境,如第41頁第1、4題等。小情境里的信息少,一般只解決一個問題。著重引導學生收集數(shù)學信息,理解問題的數(shù)學內容,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在第44頁第1題里,盤子里桃的個數(shù)的變化是數(shù)學信息,算式4-4=0表達了這種變化,是求盤里還有幾個桃的數(shù)學方法。在解決小情境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安排學生仔細讀圖,充分說出在圖里看到些什么、有多少,以及由此想到了什么。然后要安排學生看圖下面算式的運算符號,體會式子的含義。當根據(jù)圖畫想到的問題與算式的含義一致以后,解題就順利了。
在學生能夠解決小情境里的問題后,適量出現(xiàn)一些大情境,如第47頁第4題。圖畫里的信息多,可以提出和解決許多問題。讓學生看圖說出幾道算式,培養(yǎng)對信息的簡單分類和選擇利用的能力。如樹上有2只鳥,又飛來1只,一共有3只鳥;3個小朋友跳繩,2個小朋友觀看,一共5個小朋友。又如第69頁第5題,根據(jù)畫面中的各種動物列出不同的連加、連減算式,體會數(shù)學問題的多樣性。教學開放情境里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把觀察和思考集中在一種物體及其數(shù)量上,防止信息相互干擾。如觀察小鳥的時候,暫時不要觀察小朋友;觀察兔子拔蘿卜時,不要觀察猴子摘桃。待一種物體的算式列出來以后,再去觀察另一種物體。二是要組織學生間的交流,尤其是各人觀察的物體不同,獲得的信息不同,思考的問題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從而體會情境的開放和問題的多樣,但不要每個學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列出來。
。3) 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
本單元結束時,安排一次場景型實踐活動《豐收的果園》,讓學生綜合運用認數(shù)、計算和位置等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在豐收的果園里有梨樹和蘋果樹,各種小動物正在收獲水果。畫面中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和回答。要注意的是,回答這些問題不是這次實踐活動的全部內容,要讓學生感受這些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到畫面中去選擇有關的信息,更要讓學生試著提出一些問題并自己解決。如果學生都能積極熱情地參加活動,主動地與同伴合作交流,增進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就達到了這次實踐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