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單項選擇題】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名稱和內容體系。教育心理學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從心理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是因為()。
A、教育需要心理學B、機能主義心理學興起
C、行為主義心理學興起D、學習理論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使理論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論之上,就要貫徹()
A、客觀性原則B、系統性原則C、發(fā)展性原則D、教育性原則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其研究必然是應用研究,因此要貫徹()
A、客觀性原則B、發(fā)展性原則C、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D、教育性原則
4、發(fā)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可以加速或延緩,但發(fā)展的順序一般不能改變。說明心理發(fā)展具有()
A、順序性B、階段性C、差異性D、方向性
5、心理發(fā)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學前教育階段B、初等教育階段C、中等教育階段D、初中階段
6、兒童通過感覺和動作與客觀環(huán)境相互作用,是認知發(fā)展的()階段。
A、感知運動B、前運算C、具體運算D、形式運算
7、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在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什么階段?對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結果的評價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與獨立。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會自我D、他人自我
8、學習的基本功能是()
A、適應環(huán)境B、發(fā)展自我C、開發(fā)潛能D、獲得經驗
9、根據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學習是()
A、信號學習B、規(guī)則學習C、辨別學習D、言語學習
10、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的學習理論是()
A、文化歷史學派B、行為主義C、人本主義D、建構主義
11、什么情況下,動機對學習具有最大程度的促進作用。
A、動機強度較高B、動機強度較低C、動機強度適中D、動機最強
12、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思維卷入過多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一樣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13、其目標是得到某種地位的學習動機是()
A、認知的內驅力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C、附屬的內驅力D、內部動機
14、運用強化激發(fā)外部動機的前提是()。
A、知道強化與被強化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B、強化是正強化
C、強化是權威人物給予的D、強化要及時
15、“誘因對比效應”研究表明什么情況下后繼強化有效?()
A、前后兩次強化等值B、前面的強化大于后面的強化
C、前面的強化小于后面的強化D、后面的強化與前面的強化無關
16、成就動機可以區(qū)分為力求成功與力免失敗兩種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動機()。
A、高B、低C、與力免失敗者一樣D、與學習無關
17、最具有動機價值的歸因模式是()
A、歸因于能力B、歸因于努力C、歸因于任務性質D、歸因于運氣
18、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傾向于歸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務性質D、運氣
19、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最好把失敗歸因于()
A、學習方法B、能力C、努力D、運氣
20、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產生成就感B、觀察榜樣C、相信自己D、認識自己
21、新學習的內容只是原有知識的一個特例,它的吸收不改變原有知識的屬性的同化是()
A、類屬同化B、相關同化C、總括同化D、并列結合同化
22、人們在保持知識時采用各種記憶術,實際是應用了記憶的()
A、精加工策略B、多重編碼C、過度學習D、人為增加線索
23、遷移的概括原理理論認為實現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奧蘇倍爾D、賈德
24、表征知識的基本單位是符號,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單位是()
A、概念B、產生式C、網絡結構D、模塊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
A、身體的運動系統B、大腦C、符號化觀念D、具體的物體
26、技能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是()
A、講解B、示范C、練習D、反饋
27、根據加里陪林的觀點,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夠缺少()
A、知識B、言語C、練習D、示范
28、在沒有進行練習之前,技能即產生式系統還停留在什么狀態(tài)?只有經過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成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識B、動作連鎖C、言語D、陳述性知識
29、問題的核心成分是()
A、障礙B、條件C、結果D、起始狀態(tài)
30、解決問題選擇操作步驟時人們最常用的策略是()
A、算法式B、啟發(fā)式C、爬山法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響問題解決的客觀因素指()
A、問題情境B、客觀環(huán)境C、問題的給定信息D、問題的背景
32、定勢是影響問題解決的重要的主觀因素,證明這一結論的實驗是()
A、水下射靶實驗B、羅森塔爾實驗C、鄧克爾的點蠟燭實驗D、盧欽斯量水實驗
33、創(chuàng)造力的測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測驗法B、實驗法C、專家評定法D、觀察法
34、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是()
A、給學生以心理上的自由B、提供榜樣C、思維訓練D、人格培養(yǎng)
35、學習者用來調節(jié)自己的注意、記憶、思維等過程的技能就是()
A、學習策略B、認知策略C、學習方法D、元認知
36、品德是一種()。
A、社會現象B、意識形態(tài)C、道德準則D、個體心理特征轉
37、品德形成的標志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評價能力的形成C、價值內化D、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38、能夠對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進行感知和體驗的心理現象是()
A、社會認知B、移情C、親社會D、關懷取向
39、用一種客觀標準或大眾標準分析和評論審美對象的審美傾向是()
A、客觀型B、聯想型C、性格型D、主觀型
40、有人說學生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是教師或家長期望的結果,能夠解釋這句話的原理是()
A、暈輪效應B、羅森塔爾效應C、同化理論D、關系轉換理論
41、教師素質中的條件性知識就是()
A、教育機智B、教學行為C、實踐知識D、教育與心理科學知識
42、教育能力以什么為基礎?()
A、條件性知識B、學科知識C、實踐性知識D、心理學知識
43、目前教育領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是()
A、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B、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
C、加涅的層次累計觀點D、奧蘇倍爾的知識分類系統
44、如果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缺乏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結構,教師應該采用什么教材處理技術?()
A、符號標志B、附加問題C、先行組織者D、任務分析
45、以某個教學單元為評價的內容,在編制測驗時一個單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識點和各知識點的不同層次都要包括在內的評價是()
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終結性評價D、配置性評價
46、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是()
A、發(fā)現教學B、情境教學C、個別化教學D、愉快教學
47、加工信息時主要依賴來自客觀環(huán)境的線索,對社會科學、兒童教社會工作、文秘公關等與人交往的職業(yè)感興趣的個體的認知風格屬于(
)
A、場獨立B、場依存C、沖動型D、沉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