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才永雙,系丹東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本人說課的題目是《雷雨》,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一年級語文必修4。這是本教材閱讀鑒賞4個單元中戲劇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現(xiàn)將自己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設想介紹如下,望請諸位專家、老師指正。
一、戲劇單元教學重點:鑒賞品讀劇本
了解作品中的戲劇沖突及其實質,品讀戲劇語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所表達的主題。
二、戲劇單元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高中生要“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薄澳芨惺苄蜗,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教學《雷雨》這一篇目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賞評戲劇的方法與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三、教學設想定位為賞讀評析篇目。
四、總體教學思路:我讀我評我寫。
以演讀評析為主,以演讀促賞評,以賞評促演讀。寫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
五、設計原因:
1、戲劇教學應以分角色演讀(有條件可表演)為主,而本單元的戲劇篇目有兩篇為元代雜劇,高一學生不易把握。本篇為本單元唯一的一篇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若再以教師分析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則其學習興趣不濃,收獲甚微。而讓學生去演讀賞評則有望改觀。
2、高考作文文體不限?衫眠@一劇本為范本,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相關知識,學寫劇本,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定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賞評本劇的熱情,因為只有懂了劇本,方有可能寫好劇本。
六、本課教學目標:
1 學習戲劇有關知識,了解戲劇語言的特點。
2 了解劇中矛盾沖突及其實質,分析、品讀戲劇的語言,進而準確把握人物形象及所表達的主題。
3 認識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滅亡的必然趨勢。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情懷。
七、重點難點:品讀個性化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八、教學媒體的運用:
這一篇目的教學以分角色演讀、評析為主,通過演讀評析來解決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而要讓學生自主地出色地完成角色的演讀與把握,也實非易事。更何況課本雖是節(jié)選部分,但文字量仍很大,篇幅也較長。為了方便教學,故引進教學媒體。
教學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借助多媒體展示劇本中的重要臺詞,方便學生反復品讀,促使學生對復雜的劇情、復雜的人物心理有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能較準確地把握各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劇本,評析各角色。
九、課件特點:
1、多為文本課件,方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明確教學中的內容要點,進行鞏固練習。
2、三個圖表課件,有助于梳理劇情,把握復雜的人物關系。
3、圖片課件為精選劇照。選取原因在于可以激發(fā)學生表演朗讀的熱情,通過觀看劇照促其入情入境。
十、教學課時安排為三課時
十一、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介紹戲劇知識。速讀課文,熟悉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分角色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 分角色演讀,品讀人物語言,評析各角色,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了解戲劇語言,學寫劇本。
十二、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說明(附教法):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劇情,認清矛盾沖突!
1、由于本單元第一篇課文是《竇娥冤》,文學常識方面主要介紹的是有關元雜劇的知識,所以本課時有必要總體介紹一下戲劇知識,以進一步完成戲劇知識上的積累。這一點可利用文字課件方便、快捷、準確地介紹給學生。(師講解)
2、介紹作者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劇情。讓學生了解、崇敬作者并從整體上把握劇情,形成心理上的一種沖動——渴望學習本劇。此環(huán)節(jié)難點在于了解全劇復雜的人物關系可借助圖表來完成。(師講解)
3、速讀課文,熟悉節(jié)選劇情,把握復雜的矛盾沖突及其本質。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自主解讀,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初步領會矛盾沖突是戲劇的靈魂,以增強文體意識、方法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戲劇文本閱讀鑒賞的一般方法與基本能力。這里仍需借助圖表來完成,一目了然。(提問總結)
4、分角色自讀課文。在自讀課文之前,先觀看精彩劇照,激發(fā)學生演讀熱情,為第二課時演讀評析做好準備。(圖片課件展示)
第二課時 演讀賞評,品讀人物語言,評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演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展示學生才華,檢驗學生把握劇本能力。(演讀)
2、評析演讀(自評,生評,師評)以鍛煉培養(yǎng)學生賞評分析能力。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品讀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過程。因為唯有品讀把握得好,才能評析得到位。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劇中第二場周、魯的形象較易把握,難點在于分析第一場戲,其中對周樸園這一人物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這一重難點主要是通過關鍵性問題的設定來突破。
①體會周樸園微妙的心理變化 、谟懻撝軜銏@到底愛不愛侍萍
③三十年來,周樸園如何對待“死去”的魯侍萍?
④三十年后,周樸園如何對待活著的魯侍萍?
其中①的設定是引導學生細品文本,培養(yǎng)學生精讀鉆研的品質 ② 的設定是分析周樸園這一形象的關鍵,而③ ④的設定則有助于這一問題的探討。(提問啟發(fā)討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的討論與分析,學生就能更好地演讀角色了。
3、重新演讀品味。讓學生在演讀中感受人物復雜的情感,塑造豐富的情感世界。(演讀)
第三課時 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品味戲劇的語言藝術,學寫劇本。
1、回顧第二課時內容,總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這一安排,一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演讀賞評即第二課時以充足的時間;二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戲劇中人物的典型性及其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意義,以促使學生明確劇本寫作要點,實現(xiàn)不同課時內容的有效銜接。(提問總結)
2、了解戲劇語言的特點。進一步品讀戲劇語言的精妙,讓學生在戲劇知識與品讀能力上都有所鞏固與提高。此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文本課件:展示知識要點、典型例句,練習鞏固。(朗讀、提問)
3、激發(fā)學生學寫劇本。此環(huán)節(jié)是以前面的學習為基礎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戲劇知識、賞評劇本的能力,方有可能寫好。而寫也只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另一有意義的嘗試。這一作業(yè)的安排要注意科學性。
十三、教學反思:
1、教授戲劇應以學生分角色誦讀(有條件可表演)、賞評為主,以演讀促賞析,以賞析促演讀。唯有有豐富情感并對劇本有深刻感悟的人,方能演讀得好。若每位學生都能把握好劇中角色,入情入境地演讀,則又何愁其領悟能力差,情感匱乏呢?
2、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必然的。課件是輔助教學的有利手段,可以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但教學課件要精當,如若濫而不精,華而不實,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3、教學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學識,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